车间生产管理系统是公司经营计划实施的主体,管理过程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方针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车间管理系统是在工业供需链及生产管理各子系统的基础上,为工业企业提供制定生产任务、投料与领料、工序计划与派工、生产检验,到产品入库全过程监督与控制的系统。旨在帮助企业提高业务管理效率与生产效率、减少车间在制品、降低损耗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与客户满意度。
企业生产环境面临的问题
一般车间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以生产为主线,以完成工厂下达的生产任务或外协订单要求为最终目的,并在任务实施中对生产过程进行各种数据监控、传输、统计等。以机械加工车间为例,具体管理内容主要有:编制车间生产计划、作业排序、生产调度、检查生产进度、生产统计、向工厂反馈车间生产中的问题、质量检查与控制等。管理的形式多是每天车间碰头会、现场检查、工厂调度会等。这种管理方式简单灵活,但是存在着效率低下、人为干预过多、信息传递实时性差、计划编制不准确、技术文档保存和查找不方便等缺陷。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用这种管理方式很难达到最终目标。
具体难点如下:
生产处下达任务单一个接一个,要求有差异并且必须现有能力条件下及时交货;
生产能力虽然满足,但缺少个别部件,导致交货拖期;
技术部门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到产品投料或完工时才通知;
当前生产进度难以及时了解,严重影响后期的计划安排和调整;
销售部根据客户要求调整交货期,导致生产部门要按交货期进行调整;
领料混乱,存放车间小仓库中,浪费资源;
工序繁多,在制品和结转产品难以快速准确统计;
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无法及时追踪;
产品品种多,结构层次繁多,产品成本核算烦琐;
产品核算报表经常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企业的应用价值
以车间主任的关注点为核心需求,提供车间生产状态的多种视图;
精心设计的现场数据采集方式,自然溶入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中,最大程度减少工作量的增加;
准确、实时反映批次生产的工序进展;
清晰的业务接口和系统接口,保证系统可独立地在企业内实施布置,不受其它相关单位信息化水平的制约;
面向事务的友好的人机界面设计,引导使用者逐步完成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工作人员使用系统的难度;
系统功能覆盖车间投入、投产、派工、检验、转入/转出、工序流转、完工、交付、工时、质量统计等业务工作。
主要功能
基础数据管理
基础数据是系统的前提,它包括车间人员属性定义、设备及工作单元定义、质检人员的属性定义等。
车间计划调度
车间计划调度主要是根据上层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下达的车间作业计划及各生产指令的到料情况,实时制定、调整各班组的生产计划。确保按期完成加工任务。
任务管理
任务管理包括任务查询、人员设备的任务负荷查询、任务分配、任务调整、任务启动、报完工、工时分配等。生产主管可以通过网络,动态的查询、分配、调整任务。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用于管理从原材料、在制品和外购件进入车间起,经过加工、转序、成品装配,直至装箱入库的全部物流过程。
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包括车间设备、人员、刀刃具和工模具等管理。
质量检验管理
系统提供了质检人员随时查询待检零部件任务信息功能。并将检查结果输入计算机,只有经检查员确认合格的报完工件,工时才有效,产品才能继续流转。
车间生产统计查询
车间生产统计查询,包括车间零部件完成情况、员工完成工时、工资奖金、工废及回用等各类信息的旬、月综合统计查询,并与上层生产综合统计信息集成。
车间生产监控
车间生产监控,要求输入产品和零件号,就能立刻查询到该产品或零部件目前所在的工序和所在的工位,便于车间管理人员监控和任务调整,并与上层生产动态监控系统集成。
车间成本核算
车间成本由制造费用、员工工资和管理费组成。便于车间成本员及时、准确、快速做出成本分析工作。